聚焦小班化教学 探索课堂新样态——南京市艺术小学承办区级语文教研活动
2025-10-21
秋意渐浓,学思正暖。2025年10月20日上午,南京市艺术小学成功承办了一场以“基于整体思维,优化学科实践”为主题的小学语文中年段“栖霞好课堂”教学研讨(三)暨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研讨(一)活动。本次活动聚焦三年级童话单元,通过我校三位年轻老师的精彩课例展示,展现了艺小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,对学生表达自信与合作能力的深度探索。
亮点一:小班化教学,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
在20人左右的小班环境中,三位执教老师充分发挥班级规模优势,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思维过程。陆矣老师执教《宝葫芦的秘密(节选)》,通过分层任务与个性化朗读指导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声音;叶子彤老师执教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,借助角色扮演与情境朗读,引导学生沉浸文本,大胆表达;石楠老师执教《一块奶酪》,则通过小组共学与汇报展示,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的信心。
亮点二:自信表达,搭建语言输出的阶梯
三节课均将“表达自信”作为核心目标,设计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环节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、情景演绎、观点阐述等活动中,逐步从“敢说”走向“会说”。《宝葫芦的秘密》中,学生畅想“如果我有一个宝葫芦”;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中,学生绘声绘色地演绎红头与青头的对话;《一块奶酪》中,学生围绕“你是否喜欢蚂蚁队长”展开有理有据的评价。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成长的舞台。
亮点三:小组合作,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
三节课均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,学生在共学中交流、倾听、补充、评价,真正实现了从“教”到“学”的转变。陆矣老师通过“学习单+评价表”引导学生合作梳理故事内容;叶子彤老师以“分工朗读+互评反馈”提升朗读质量;石楠老师则通过“组内讨论+代表汇报”培养学生的协作与表达能力。小组合作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,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。

课后,栖霞区语文研训员陈瑶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与交流,她肯定了艺小在小班化教学与学科实践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,并就“如何在童话教学中进一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”提出了宝贵建议。课堂应以学习为主,教师应关注活动板块之间的过渡。
教以共进,研以致远。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,也为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课堂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样本。南京市艺术小学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,推动“文化筑基、艺术赋能”的育人理念落地生根,助力每一个孩子自信成长。
关闭本页